任谁也没有想到萧正轩初一登基就要改革官员选拔的方式,原本官员都是层层推荐评选的,虽然说最后变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不过作为新帝刚一登基就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其实是犯了大忌的,奈何如今形式正好,萧正轩并不想放弃,且安平也是十分支持的,封尘虽然有理智不过遇见了安平那就变成了个人来疯。
因着元帝身子虚弱,一应典礼都是能简则简,不过再过简单也是帝位交替其中的礼仪程序依旧繁琐冗长。待到一切完成,元帝又是已经昏睡过去,自然太医又都被叫到了寝宫,结果仍是那套老说法无非是不得劳累好好休养云云。
不过圣旨虽是改了选官的方式却也并未完全废除举荐制。只不过是两种选材的方式并用罢了,且新的选官也是需要识字考试的,而如今寒门之中能够识字念书的毕竟还是太少。这也是为何此举在世族中没有受到太大的举措。
他这个位置上他的一切情绪都是不能外露的,更是不能让人轻易的看透,所有的一切只能自己慢慢的消化。随着时间前行,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待到这些事情落定,萧正轩也越发的有了做皇帝的样子,谢太后则准备带着元帝和赵贵妃搬去别宫修养。自从登基大典后,宫里放出了许多人也是一轮洗牌,这也是为何谢太后和赵贵妃会一直留到如今的原因,不然两人早早的就想离宫了。解总管也在帮着清理完宫中的事情后请旨离宫养老去了,这也是当初安平给的承诺,解总管之所以最后帮了安平,不过是因为她找到了解总管失散多年的儿女。
随着新帝登基,之前空出来的官位也都等着填充上。封尘捡了个便宜直接一步登天成了丞相,且并设副相。虽然这说明新帝的重视可以让他没有时间去讨好安平了,他不知道这也是萧正轩的本意,毕竟自家妹子虽然不能正大光明的护着,但是作为哥哥考察考察妹夫什么还是有必要的,反正他不承认这是报复,虽然他有点小心眼。谁让他这个哥哥还不如一个师弟待遇好呢。
此时的众人则是忙碌于选拔新的官员之中,这可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若是做的好了也是给自己铺平道路的。至于第二件要事则是与西蛮的和谈问题,朝中一部分人觉得没必要和谈,直接将其打下划归到启夏就好,一部分人则觉得西蛮地广人希,部族常年迁徙不好管理,也太过耗费国力。还有少部分的人则是中立态度,并未表态。
朝会上因着新帝登基,并没有人不开眼的找麻烦,或者说是想要看看新帝是个什么样的君主,才好知道日后加紧那个尾巴。
随着西蛮和谈,边城开通互市,朝中也无甚大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盯着那些空缺的位置。刚开始众人都以为新帝是留着位置慢慢封赏,奈何一直没听到风声,直到大朝会一道圣旨让朝堂如沸水一般开了锅。
第 37 章
解总管当年也是有儿有女的,若不是因为帝王昏庸,连年战乱也不至于妻离子散的,甚至进宫做了总管。而元帝信任解总管也是因为他孤身一人无牵无挂且自己曾在战场上救过他,他
谢家本是军中起家这些对其影响不大,何况作为皇帝外家又有太后撑腰加之王家未来的家主本就是皇帝伴读天子近臣。孙家李家刚刚经历了动荡构不成威胁,可以说来自世家的阻力已经降到很低,这也是为何他初一登上皇位就要动手的原因。
关于如何处置西蛮的事情争吵许久,也是因为这件事分担了一部分选官改制的压力。最后还是封尘上奏新帝,与西蛮和谈,西蛮用银两战马赎回战俘,启夏则是会与其开通互市,让其能够换取粮食,而互市的地点则是在两国之间修建一用于互市的边镇。
萧正轩和安平、封尘几人商量后觉得可以先在选官上做文章,之后待时机成熟可以借教化之名推行书籍,让百姓得以识字念书,慢慢的扶植寒门之人。当然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不过众人这时都不知道,之前晒书日时封尘所献之物的妙处。之前老国师和师弟研究出了一种造纸的方式,可以让纸张普及,平民百姓皆能用的上纸。如今之所以没有推广不过是因为印刷的问题还没有研究出来,书还是不好在民间推行。据说前几日寻来一人对此颇造诣,想要推广书籍并不会等得太久。
安平则是被封了爵位,可以说是除了封尘以外的皇帝面前的红人。或者说安平才是如今朝中第一人,毕竟从元帝起就受到重视虽然不掌权但那也不过是面上的实际权力并不小,如今新帝登基更是荣宠加身,不仅被允上朝奏事,更是下旨宫中行走免除一切礼仪。不过安平虽然参加朝会确实从不多言,若是开口必定有人倒霉,规矩礼仪更是让人挑不出错来,让那些想要奏安平一本的人愣是找不到半点破绽。
此事后来经过多方拉锯到底是定了下来,只不过在细节上多有修改。至于最后派谁去萧正轩则是没有问众人意见直接下旨定了赵家,毕竟赵家作为启夏第一商又是皇商,还有赵太贵妃在其中,没谁不长眼的反对。不过其他的位置则是被剩下的几家瓜分了,就连平时清廉公正的王御史王公都掺了一脚把自己的儿子塞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