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二十八年对于离国来说是个多事之秋,惠温端皇后和文贵妃先后辞世,李钊也不得不暂停了一年。
而元鼎二十九年整个离国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可以算得上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李钊钦定了日子,满朝文武皆为秋猎做准备。
到了出发的这日,浩浩荡荡的从京城里驶出了数百人的队伍。
李钊钦点了两位年事已高的朝廷肱骨留在朝中共同代理国事,京城中一名皇子都没有留,统统带去猎场。
就连成年的藩王,李钊也特意下了旨意,让他们直接到猎场等候。
甚至李娴,李嫣二位公主也被批准随行,伴驾的妃子倒是只带了德妃一人。
自从文贵妃在册后大典前夕不明不白的薨逝后,李钊这大半年来也没有再提立继后的事情,朝中倒是也有不少朝臣提出过这一问题,都被李钊压了下去,没有提上日程。
除了李钊和德妃,李娴和李嫣两位公主之外,李钊一声令下其他人全部骑马。
李珠今年不过九岁,再加上从小身体孱弱,行了大半日便觉得浑身酸痛,遂趁着队伍休整的时候来到了李娴的四乘马车前。
“参见太子殿下。”立在马车外面的宫婢看到李珠立刻行礼。
李珠挥了挥手就往马车上跳,结果上车一看,李忠居然坐在自己姐姐的马车上,二人共读一卷挨得很近,李忠那副色谄媚的神色正好被李珠瞧了去。
“珠儿!”李娴的表情倒是平静,放下手中的书,拍了拍身边的位置招呼自己的弟弟过来坐。
“太子殿下!”李忠也快速的收回了目光,朝着李珠行礼。
谁知李珠既没有过去,也没有回李忠的礼,而是站在车厢门口背过手,拿出了东宫储君的架势,微微扬起下巴看着李忠,冷哼了一声。
李忠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从指婚的旨意下了之后,这位东宫太子殿下不仅丝毫不把他当成未来的姐夫看待,而且已经先后数次让他在长公主面前下不来台。
李娴看着自己的弟弟,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无奈,她只得转头对李忠说:“世子,本宫想同太子说几句话,不知世子可否行个方便?”
听到李娴的话,李忠的脸色好了许多,他含情脉脉的看着李娴,温柔的答道:“公主吩咐,忠自然无所不从。”
然后从马车的软座上起身,抖了抖袖子,对着李珠拱了拱手,出了马车。
直到李忠的脚步声彻底消失,李娴才再次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位置,对李珠说道:“珠儿还不过来?”
这次李珠才收起了他那东宫的架势,乖巧的坐在了李娴的身边,往身后的软垫上一靠,略带撒娇语气说道:“父皇有旨,一众男儿都要骑马到猎场,他倒是聪明,躲在姐姐车里抗旨,等下珠儿要去告诉父皇。”
第74章 好一个太平盛世
对于李珠的话, 李娴不置可否的一笑,从怀中拿出一方绢帕, 轻轻的拭去了李珠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幼年丧母如今不过九岁的李珠, 对自己姐姐温柔的动作无比受用, 眯着眼睛, 微微抬起头一副享受疼爱的表情。
李娴给李珠擦完了汗,收起绢帕又拿过一方Jing致的食盒打开, 里面是一碟玉露玲珑糕和鸳鸯绿豆糕。
“走了大半天,珠儿也饿了吧?吃吧。”
李娴温柔的说着, 一边还翻过案上的茶杯,亲手给李珠斟满一杯水。
“谢谢姐姐。”
李珠眼睛一亮, 从软垫上直起了身子, 捻起一块糕点就往嘴里送, 再也不提去李钊那里告状的事情了。
李娴安静的坐在李珠的身边,眼中带着快要溢出的笑意, 看着李珠大快朵颐。
李珠一口气用了三块,又一口气将李娴给他倒的水喝光, 李娴抬手又给李珠续了一杯才悠悠开口,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道:“珠儿,新太傅每日都教你些什么?”
“嗯……新太傅除了教珠儿读书练字之外, 还教珠儿帝王之道。”
“哦?那珠儿且说说,你觉得什么才是帝王之道?”
“太傅说,民乃国之根本,朝之基石, 要以仁义治理天下,民安则国泰,民富则国强。”
李娴点了点头,李珠又继续说道:“太傅又说,乱世当用重典,为君者亦不能太过宽厚仁慈,才能不被下臣欺瞒愚弄。”
“哦?那珠儿从太傅的教导里领悟到什么了?”
“珠儿觉得,所谓帝王之道,要学会刚柔并济,掌握好柔和刚的尺度,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听完李珠的话,李娴满眼满意,轻轻的拍了拍李珠尚且稚嫩的肩膀,说道:“珠儿说的很对,但是珠儿知不知道这只是为君之道的一部分?百姓固然重要,但是朝廷诸多机构亦需要很多人才?”
李珠听完李娴的话,眼珠一转,双腿悬空着往前踢了踢,嘟起了嘴巴低声的说道:“珠儿知道姐姐要说什么,可是珠儿就是不喜欢……”